写论文不再难

评论: 0 浏览: 556 最新更新时间: 9年前

  •              

    经常听一些教师说写论文难,所以想把个人的经验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只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写论文真的不难。我平均每年至少发表一篇论文(市三等奖以上),到目前为止从未有一篇论文不能发表或不得奖。当需要上交论文时,不是苦于论文太少,而是太多了,真不知该选择哪篇上交。

    要写出好论文,主要从下列方面考虑:论文(研究)的类型、论文的选题、论文的结构等。

     

    1.论文(研究)的类型

    我们中学教师从事的研究主要是行动性研究(action research),因此要力求发挥教学第一线的优势,充分采集第一手资料,体现第一线工作实际经历,为更高级别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

    从这个角度出发,就应该明了我们宜选择的论文类型:数据分析型、案例分析型、发现问题型与经验总结型等。

    我们最大的优势在于手头掌握着大量有用的数据,动态的数据。所谓数据不光是指能够量化为分数的信息,还包括各种描述性的信息,如学生对某课题的兴趣、努力程度等心理反映等。因此采用数据分析型应该是最优先的选择。学术阶常说“数据能说话”,只要合理采集并分析数据,这样的论文录用率几乎是100%。至于如果“合理”采集并分析数据,我将在稍后详细介绍。

    近年来,案例分析型的论文获奖率逐年上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拓展了巨大的论文开发空间,因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与以往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上出现的任何新现象都是我们写这类论文的好材料!

    常听说有的教师抱怨新课程下出现了什么问题,其实,把它写成发现问题型(提出问题型)论文远比抱怨对您有更大的好处。

    经验总结型的论文不是简单的工作经验小结,而是指出具体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再结合现代教学理论提出新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实际教学检验后形成的教学模式。

    #p#分页标题#e# 

    2.论文的选题

    这可能是老师们最头疼的问题了。但是只要学会发现问题并明确问题,这一切将不再困难。

    我们每天都在上课,课堂上常常会遇到强烈碰撞我们心灵的事件。比如我们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情感:“这学生真棒!”“有时我们真的低估了学生!”或者“现在的学生怎么会这样!”这时,记住自己的心理感受,下课后把它写出来——能感动您自己的事,一定也能打动别人!(道理就这么简单)

    光有感触是不够的,论文不是随笔(我这篇不是论文,所以想到哪定到哪),要进一步分析,緾清头绪,把问题明确化,这样论文的选题就有了。

    “我们的世界不缺乏问题,而是缺乏发现问题的眼睛。”您很快就会发现,不是没有论题,而是论题太多,您忙不过来写。于是从中选择一个最适合写的论题下手,才是有效的办法。

     

    3.论文的基本结构

    论文的结构是能否发表或获奖的第一要素。评委(尤其是有影响力的杂志评委)不是根据他自己是否赞同您的观点,而是看您论述的逻辑是否合理来确定是否录用或评奖。所以以一定的规范,一定的格式来描述您的观点才能让评委们明了您究竟在阐述什么。

    大家是否还记得自己读书时写过的实验报告(总是这样的:实验目的、实验准备、实验过程或步骤、实验记录及实验总结)?那就是论文的基本结构。论文的基本结构是目的、方法、过程和结论。如果您要提出一个方法/论点/概念/算法,就应该:

    (目的)先阐述当前的问题是什么,别人是否研究过,他们提出了什么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不足;

    (方法)您提出的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依据。这部分是论文的重点,一定要充分论证;

    (过程)您的方法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实施情况如何。这部分是论文的主要证据支撑,务必真实,切忌夸张与缩减,更不能杜撰。#p#分页标题#e#

    (结论)您提出的方法有什么意义,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以上可以说是论文的万能结构。

    所以一般来说,论文分4个部分:简介、提出的命题、实施过程、结论。

    简介中说明研究的出发点及背景等。“数据能说话”,您收集的数据可以归结成某个议题。在这一部分一定要有前趋研究,即前人对本议题的研究进展(每个前趋论点都要有出处,论文尾部的参考资料多半指向这部分),着重指出前趋研究中的不足。

    在简介的最后,概括性地引出自己将提出的方法/论点/概念/算法,这样就可以让读者清楚地知道您提出这些方法/论点/概念/算法是用来解决什么具体问题的,为什么要提出来等。

    第二部分是论文的重点,标题是您提出的方法/论点/概念/算法名称。在这部分,先从理论上论证您的观点,再提出具体方法/论点/概念/算法的细节。这部分最好少引用参考资料,切记!

    第三部分是实施过程。这部分是对您提出的方法/论点/概念/#p#分页标题#e#算法进行验证的部分。光有理论而没有实践是不能让人接受的。您提出的方法/论点/概念/算法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应用情况一定要详实,数据分析一定要科学。所谓“数据能说话”在这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不过这里所谓的数据不是一堆数字的罗列,必须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至于如何科学分析,我将在稍后详细介绍)。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是对您提出的方法/论点/概念/算法进行高度的总结与评估,点出意义(实用价值与理论价值),并展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4.如何采集数据

    数据大致有可以量化的信息和其他形式的信息两大类。

    其他形式的信息可以是课堂上的现象、学生谈话记录或问卷调查等。不过这些内容应该是汇总了的有效信息,老师们要把从上述途径获得的信息用ExcelSPSS软件等做成图表才能出现在论文中,切忌堆砌数字。

    问卷有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问卷和混合式问卷之分。开放式:被调查者在表格中根据自己的意愿填写相关内容;封闭式:被调查者在已设计好的答案中选择自己认可的一项;混合式:在一份问卷中既有开放式的栏目又有封闭式的条目。

    若采用问卷调查,必须明确影响问卷调查的因素。问卷设计的原则是把调查者作为问卷设计的出发点,忌长忌多,忌填写量大,忌要求被调查者进行难度较大的回忆或计算。

    可量化的数据采集一定要有数理统计学基础(文科老师不要看了这句就吓跑,请往下看,真的不难)。具体来说就是要有正确的过程:制定实验计划、抽取样本、进行实验、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例如要分析男生与女生在某问题上的差异,可以这样做:#p#分页标题#e#

    4.1设计实验方案

    确定是用大样本还是小样本(被用来进行比较的学生叫“被试”,他们是全体学生(学生全集)的代表(子集),所以叫样本。人数多的被群体叫大样本),是采用动态测试还是静态测试(过程中学生在各阶段中的表现还是只关注某一时刻的表现)等。如果是增量测试(研究采取了某措施后,男女学生各提高了多少,采取的措施叫操作,没有采取操作的样本组叫空白组,采取操作的组叫实验组)就要记得本底测试与实验测试的时间间隔不能超过2周。所谓本底测试就是采取操作之间先进行的测试,用以比较操作的效果。实验测试就是实施操作后进行的测试,用以检测提高程度。

    可以用两个平行班来对比。一个班为空白组,即不采用操作(您提出的新方法),另一个班为实验组,采用操作。先进行本底测试,然后操作,再进行实验测试。

    4.2抽取样本

    选择合适的样本,这部分有不少理论问题,请参考教育统计学有关书籍。

    4.3进行实验

    这部分要确定用什么样的试卷进行实验测试,如何评分(这一点常被老师们在写论文时忘记)。

    4.4分析数据

    分析数据是实验中“科学”含量最重要的部分。简单的论题可以用Excel来进行,不过强烈地建议使用统计分析的专用软件如SPSS等来进行。SPSS不但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数学期望(我们常叫平均分)、方差等,更能进行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校正等专业统计项目。若想进一步学习SPSS(其实一个星期就能学会,只要您用以去学),可以从网上搜索,也欢迎与我交流。

    一堆没有经过分析的数据没有任何意义,但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就能发现许多平时难以发现的秘密。这样形成的结论,别人只有用更精密严谨实验才有可能反驳您。所以“数据能说话”。这样的论文不给发表是评委水平不够。#p#分页标题#e#

    4.5得出结论

    有了上述数据分析的结果,您可以大胆地说您的操作是如何有效的。

     

    5N个论文不被录用(不获奖)的原因

    不规范是第一论文杀手。按理说,我们中学教师从事行动性研究,提出第一手资料,录用率几乎是100%。(在我们的初步研究基础上,高校教师们再进行进一步研究,形成更理性更抽象的理论,就是不件容易的事了。)但是我们中学教师的论文因为不规范,让评委不能以他们专业习惯来理解我们的见解,所以多少好论文就这样无疾而终,真是可惜!

    具体表现如下

    1)结构问题,这个问题上面已经说过了。

    2)论文中的表述不规范,带有主观性的论述是不应该在论文中出现的。“我们认为”,“应该说”,“可能是”,“我们得出结论”,“笔者认为”,“我们知道”,“按XX理论,我们相信”“据研究”(却没有给出研究的具体论文出处),“显然”等都是论文中忌讳的用词。应该用类似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句子来客观地描述事物。“笔者发现,女生比男生对彩色更敏感”建议写成“本调查中女生呈现出比男生对色彩有更敏锐的洞察力”。“我们让学生进行了很多这类作业的练习,使他们的能力有明显提高”建议写成“进行相当量的这类作业练习,学生的能力呈现出提高态势(并用具体数据说明)”。

    3)抄袭是没有录用的可能的。我常听有人引用贾宝玉的名言:“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一些教师想不出论题,上网探索,然后东拼西揍“组合”成一篇“论文”。上网是必须的,但这只是用来弄清别人在此论题上的前趋研究情况,没有这一点,论文就没有任何价值。在您研究之间就该上网了,研究过程中还要不断上网,随时了解当前的动态,调整自己的研究。而且这些参考资料不能整段地引用(您的论文应该以您的观点为主,参考资料上的观点都是您的批判材料,所以只要说明他们的问题所在就行了。也有极少数参考资料是用来作您的理论支撑或事例引证的,只要说出结论并给出脚注就行了。)

    也就是说“抄”来的东西是您要批判的,要改进的,不能作为您的主体。#p#分页标题#e#

     

    5.怎样在核心刊物中发表论文

    在学术界,刊物是分级的(遗憾的是我校把一切杂志都同等看待,建议学校参考一般高校列出的刊物分级对我校教师发表在不同级别杂志上的论文区别对待)。我们一般要把论文发表到核心刊物上去才有价值。

    【论文检测】一般的核心刊物分为一级(高级)刊物和二级(初级)刊物(具体分级请参考浙江大学人事处网站)。这些刊物的投稿要按一定的格式打印两份,通过挂号邮件邮寄到杂志社(注意不能发E-mail)。初审一般在一周左右,若通过则编辑部就会通知您向什么地方发送电子文稿,并给您一个稿件编号。这个通知还会告诉您审稿费如何邮寄:一般一级刊物的审稿费为500元,二级的是50元)。编辑部收到您的电子文稿和审稿费后,会让独立审稿专家对您的稿件进行严格审稿。一般二级刊物审稿周期为三个月,一级刊物则为六个月。若通过审稿,他们会给您发录用通知,并给您一个比您论文长【gocheck】2倍的修改意见。当您反复修改终于达到发表要求后(起码半年,多则一年多)会通知您,最后编辑部安排版面发表。

    只要规范合理的论文,我们中学教师从事行动性研究,提出第一手资料,在二级杂志上录用率几乎是100%

     

    附:论文实例

    有效组织的Group Work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模式

    余重基

    (浙江省杭州第九中学)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通用技术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产生问题的内在原因,提出了有效组织的Group work教学模式。使得基于分组的教学活动能在有目的的前提下,经过精心设计有效组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团队意识,改善教学环境,有效利用教学资源。#p#分页标题#e#

    关键词Group work,学习动机,焦虑,自信心

    中图法分类号G40-032, G424.23 文献标识码A

     

    An effectively Organized Group Work Based Class Model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trinsic reasons of the problems puzzled current teaching and learning on the General Technology, and presents a new class model named effectively organized group work based class model. This group work based model set up on the base of fully goal that makes the well design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ons could mobilize all students’ positive factors, form individual characters of students, gather team works,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f learning surround the students,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resource of teaching.

    Keywords: Group work, study motivation, anxiety, self-confidence

     

    1.简介

    Group work(分组作业)教学不但是国际上通行的教学模式,也是目前通用技术实践课的基本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然而没有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未经精心设计,有效组织的group work并不能达到教学目标[1]。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对#p#分页标题#e#group work缺乏理论认识,因而存在不少问题。分组目的不明确是最主要的问题,仅仅企图通过分工让学生能“及时”地完成课堂作业而进行group work是不可能对教学有任何积极意义的。为了防止团队意识不强的学生偷懒,一些教师强行进行分工,却发现这不是个通用的方法[2]。松散组织的group work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组间竞争,对发挥课堂效率也没有什么帮助。这样的教学模式还很难进行正确的教学评价[3]

    情感状态是影响学习的最大因素之一[4],情感因素包括学习动机(motivation)、自信(self-confidence)和焦虑(anxiety)。焦虑是导致学习者产生学习情感障碍的关键变量[5]Alpert & Haber1960)进而将焦虑划分为促进型焦虑(facilitating anxiety)和退缩型焦虑(deliberating anxiety[6]。本文根据DornyeiZCsizerK提出的最有效地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十条策略[7],结合通用技术学科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包括课堂内外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有效组织的Group work教学模式。

    #p#分页标题#e# 

    2.有效的Group Work课堂教学模式

    有效组织的group work教学模式是在有效动员的基础上实施的,本节将从组织模型、评价方式、心理机制和实施要点四个方面来描述这个教学模式。

    2.1 组织模型

    本教学模式的组织模型可以看成是由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和教学组织者组成的结构严谨的网络。教学主体为学生;教学内容一般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以group work为基本形式,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包括课堂教学、组内同学、组间同学、还包括教学工具等其他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有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教师点评、讲授与辅导;教学组织者为教师。网络组织方式如图2.1所示。

    2.1 有效组织的group work教学模式组织模型

    在有效动员后,学生自由组织小组,每组成员3人,每组须有1名组长、1名发言人及1名执笔人。首先各自个性地命名组名(此举非常必要),然后教师指定小组的座位(一个组的位置在一学期内固定,组内座位由学生自由调整),这个组在一个学期内基本固定,每个阶段组内角色由学生自行调整。

    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教师提问时可求助于组员,求助组员获得的答案同样记入课堂表现。课堂上的讨论结果生成的文件将以组为单位上缴作为组员的书面作业。若整个组表现优异,整组加分。#p#分页标题#e#

    在指明本课教学目标后,大部分教学活动都可以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一个问题都由一组学生自己努力解决,每一个结论都由该组学生自己总结,每一项实践活动也由该组学生自己体验,教师则给予适当的策略指导,从而建立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机制。

    2.2 评价方式

    评价是有效组织的group work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评价的对象上,分为对 过程的评价和对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从评价者的角度,可以分为自评与他评。

    2.2.1 过程与终结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称为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即时的,也是阶段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过程性评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质量控制意识,及时纠正学习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学习质量。而对学习成果的评价则称为终结性评价,也就是单元、期中和期末测试,意在对教学成果的检测与教学反思。

     

    2.2.2 自评与他评

    本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评,因为只有自评,才能内化为心理养成。是过程性评价的主要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进行中,引导每个学生即时地对自己进行评价,从而纠正学习偏差。

    他评包括同学评价与教师评价。本教学模式使同学间的互评成为自然过程。每个学生在组内的表现,自然会得到同学的评价,这种他评形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评。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有特殊的地位,合理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改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信心、促进促进型焦虑,抑制或消除退缩型焦虑。因此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侧重于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让组内同学的互评带动每个学生的自评。

    2.3 #p#分页标题#e#心理机制

    有效组织的group work教学模式通过创造轻松和愉悦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个性化,使学习过程生动有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向学生介绍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增强他们的目标意识,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接受可理解的信息输入是习得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学习者差异的存在不仅是由于他们接受的可理解信息输入的量不同,还在于不同的情感过滤因素在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这些情感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和动机、自信心、焦虑感。动力大的人、自信心强的人习得量较多;焦虑程度低的人有利于习得。信息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信息“吸收”(intake)。焦虑是导致学习者产生学习情感障碍的关键变量。促进型焦虑激发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克服遇到的困难,挑战新的学习任务,从而克服焦虑情感;退缩型焦虑则导致学习者用逃避学习任务的方式来逃避焦虑。学习焦虑是一种产生于学习过程和课堂学习相联系的有关自我知觉、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的综合体。

    有效组织的group work教学模式正是以此为出发点,通过竞争与协作,愉快地塑造个人形象,激发促进型焦虑,提高自信心,促进学习动机。同时通过协作尽量降低或消除退缩型焦虑,创造一种情感过滤程度低的环境,排除心理障碍,改善学习环境。

    2.4 实施要点

    有效组织的Group work教学模式是在有效动员的基础上实施的。在正式开始实施以前,必须让学生明了通用技术学科的任务及特点,以及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及工作重点、高二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具备较强的通用技术能力和团队精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悉本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组织方式与课堂教学的一般进行过程以及每个学生将担当的角色和任务。

    建立组集体意识非常重要,要让组内让每一位学生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让每个小组自行命名自己的小组,自由推举组长、发言人和执笔人,并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对整个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配以对组内角色的点评;也可在组间选出最佳组长、最佳发言人和最佳执笔人等,让每一个学生主动争取担当自己最恰当的角色,以促进小组不断改进角色分配。

    组是学习共同体,从而把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是整个教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大量的学习任务是在课外由组集体自主完成的。例如预告布置的课前作业都以组为单位完成。

    #p#分页标题#e#对于每堂课,必须让每一位学生明确本课的目标。

     

    3.有效组织的group work教学模式对于教师要求

    有效组织的group work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高质量地组织教学活动,每堂课都必须经心设计,严密组织,及时反馈,有效控制。经心的设计是前提,严密地组织是关键,及时的反馈是基础,有效的控制是保障。

    有的教师怀疑能否组织起group work,也有教师生搬硬套地把group work活动方式引入课堂,以为仅凭这种形式,就能有效组织起良好的教学模式。那样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事先的有效动员非常重要,它是有效组织起group work的基础。同时,教师必须明白有效组织的group work教学模式的本质,group work只是形式而不是本质,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仅仅指group work课堂形式当成有效组织的group work教学模式是片面的。

    教师的挑战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学习者提供机会去使用通用技术以使通用技术得到内化。任何有价值的学习不是对现成事实的接收,而是建立新的个人意义和个人理解。在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应当以学生主动理解为基础,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教学环境,并由学生自己进行意义的建构,而不是引导学生单纯和机械地接受现成的知识。因此,教师不能把自己当作传播知识的工具,不能错以为学生是借助于学习教师所传播的知识而取得成功的。教师应当首先懂得自己只是学生建构活动之间的中介体。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在习得和认知过程中,如果学生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和良好的自我形象,他们会带有强大的自我意识和浓厚的个人情感,中学生尤其如此。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来确定自我意识、完善自我形象和实现自我价值。反应在通用技术学习中则表现为更多地关注这种自我理想化形象的实现有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得到足够的尊重和重视,具有一定的权利和自主性,他们就能更好地来努力抓住这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从而更加积极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p#分页标题#e#

    教学过程决不能以事先准备好的PPT为脚本,程式化地演示与讲解各知识点。正确理解教师的角色,切实担负起教学组织者的职责,是实现有效组织的group work教学模式的基本保证。为此,教师必须具有下列素质: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尤其是较深刻的理论知识背景、良好的组织能力、敏锐的洞察力、优良的教师间协作能力和具有工作反思的自觉性。

    课堂控制能力表现在学习动机激励,兴趣开发,任务驱动,评分及奖励机制的制订等多个方面。教师必须平等看待学生,师生互敬互学,和谐发展。

     

    4.结论

    实践证明,有效组织的group work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团队意识,改善教学环境,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沐浴在希望的阳光中,成长在快乐的学习中。

     

    参考资料

    [1]胡斌,董升平,《人群工作行为定性模拟方法》[J],管理科学,200502

    [2]Smith, M; Hepworth, M, An 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that may demotivat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undertaking project work: Implications for learning information literacy[J], 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06 vol.39 no.1, page 13.

    #p#分页标题#e#[3]Marcia Devlin, Group work assessments can be valuable and fair - A HIGHER EDUCATION SPECIAL REPORT[M], The Australian (Australia), October 3, 2007, FEATURES; Pg. 5

    [4]EhrmanM.E.Leaver B.L. & Oxford R.L. A brief overview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 System200331313  330.

    [5]KrashenS.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6]AlpertR.& HaberR. N. Anxiety in academic achievement situations [J].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60(61)207- 215.#p#分页标题#e#

    [7] DornyeiZ and CsizerK, Ten commandments for motivating language learnersresults of and empirical study[J],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3203 - 2291998

     

 
QQ在线咨询
投稿电话
010-67605557
投稿邮箱
xfdk@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