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背后存技术软肋 轻工业“十二五”剑指创新 产业经济 南方网

评论: 0 浏览: 657 最新更新时间: 12年前

繁荣背后存技术软肋 轻工业“十二五”剑指创新

2012-08-21 10:05:46 来源: 科技日报网络版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到:

浏览字号: |  | 通过Email推荐给好友:

  在食品工业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我国却面临着食品装备依赖进口,自主核心技术缺乏的尴尬。在8月7日召开的全国轻工业科技大会上,江南大学校长陈坚坦承,目前我国食品装备存在着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缺乏,国产装备能耗较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不足、自动化程度低,以及标准化程度低、覆盖面小、标准类型不配套等三大问题。

  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也是 “十二五”轻工业面临巨大挑战的一个缩影。本次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步正发在全面总结“十一五”轻工业科技成就时,也直指轻工业存在着关键和共性技术亟待突破、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节能减排任务繁重、产品安全保障研究工作薄弱、高端装备严重依赖进口、科研管理体制亟待改进等六大软肋。

  我国基本建立轻工业自主创新体系

  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5个,占全国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的13%

  轻工业主要是指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部门,包含食品、造纸、家电、塑料、家具、皮革等45个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记者从会上获悉,“十一五”时期轻工业产值、利润、出口年均分别增长23.73%、25.39%、12.86%。2011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以占全国工业14%的资产创造了占全国工业19.1%的产值、17.3%的利润、23.8%的出口、24.8%的就业。

  本次会议发布的《轻工业技术进步“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显示,我国轻工业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已经逐步建立起食品、日化、造纸、家电、电池、皮革、轻工机械等行业的产学研用创新团队并初步建成了轻工行业创新平台,科技创新条件不断完善。截至2010年,轻工行业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家电等26个行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5个,占全国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的13%。

  步正发认为,轻工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和转化步伐加快。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我国轻工业专利申请数量迅速增长,家电、造纸、皮革、电池、食品等24个行业专利申请数量从2005年的103245件,增加到2010年的160152件。陈坚举例说,2010年食品科技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达7700余项,约占全国专利总数的2%,比2005年该领域的5900多项增加30%多。

  行业高端材料、技术和装备依赖进口

  我国出口和进口的塑料机械价格指数竞相差5倍以上

  “但不能否认的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轻工业在创新、工艺、技术装备上还有较大差距。”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钱桂敬表示。

  圆珠笔用中性墨水,笔头用不锈钢,眼镜用树脂镜片,中高档绿色皮革……这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工材料却主要依赖进口,并且衍生出了较严重的贸易技术壁垒问题。

  步正发说,不少行业产品结构同质化较为严重,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亟待突破。应用基础技术研究、技术装备国产化缺乏有效组织,部分行业关键材料主要依赖进口。家电变频核心技术、食品安全预警关键技术、发酵行业绿色制造技术、高速造纸机及高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亟待突破。

  “多数行业整体研发能力不强、水平不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步正发说,由于缺乏技术创新总体规划的引导,新能源电池、表面活性剂、功能塑料、功能陶瓷等新材料和智能家电、生物技术、家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家电物联网技术等新兴产业,以及很多行业的高端技术,依然被发达国家垄断。

  与此同时,我国造纸、乳制品、饮料、食品包装、塑料加工等行业的关键技术装备,也主要从国外引进。如,我国大型制浆造纸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乳品无菌灌装技术和装备一直被欧洲国家垄断;塑料加工机械高档设备仍需从德国、美国等进口。我国出口塑料机械和进口塑料机械的价格指数相差5倍以上。

  产学研用亟待形成协同创新机制

  占轻工企业99.5%以上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没有研发中心

  轻工科研院所、学校下放地方后,缺乏对轻工科技整体宏观指导,科研院所实行企业化经营,相当一部分力量不搞科研,行业基础性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研究大幅度弱化,研究队伍逐渐分散、流失,相关实验仪器设备陈旧、落后,科技创新经费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制约了轻工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另一方面,我国轻工企业创新能力亟待提升。步正发举例说:“占轻工企业99.5%以上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没有研发中心,缺乏对成熟技术和成果有效推广和组织指导。”

  “中国食品工业领域,尚未形成多元、开放、动态的协同创新机制。”陈坚认为,因此,应尽快整合优势高校、科研院所与龙头企业等优势资源,围绕行业的重大共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建立从无序到有序、从独立到集成的创新模式,形成人才、资本、信息、技术、设备等创新要素的有机融合、合理流动与共享利用的协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产生集聚效应,在最短时间内创造最具创新的成果。

  “轻工科研院所要通过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在面向市场面向行业中,在轻工行业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带头和引领作用。”钱桂敬说,同时,要大力实施协同创新战略,要加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间联合攻关,发挥行业协同组织作用。针对轻工小企业多、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要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记者从本次会议获悉,“十二五”期间,轻工行业将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和支持企业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研究开发机构、产业技术联盟等技术创新组织,重点支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工程实验室等建设。推动行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面向企业提供检测、设计、信息、标准、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促进已有成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特别是向中小企业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新产品。以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转化相结合,全面提高集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进步促进产业集聚,逐步把轻工业产业集群建设成为产业升级的示范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引导轻工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强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布局与建设,加强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形成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各具优势特色的强势格局。

 
QQ在线咨询
投稿电话
010-67605557
投稿邮箱
xfdk@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