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新城转型发展研究——以北京亦庄新城为例

评论: 0 浏览: 727 最新更新时间: 8年前

袁蕾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所  
 
摘  要:亦庄公共服务水平不高,“有业无城”,严重影响其发挥承接中心城功能疏解和带动区域发展的节点功能。亦庄应优化新城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水平,提升社会承载力,发展研发与服务业,提升经济承载力,促进要素有序流动,与周边小城镇和农村统筹发展,加强产业与城市功能的融合,由产业园向产业新城转型演进。
关键词:产业新城  亦庄转型
 
作者简介:袁蕾(1981-),女,山东茌平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与统筹城乡发展。
 
亦庄新城地处北京东南部,新城核心距离市中心16.5公里,是北京城市东部发展带和京津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地铁亦庄线、城市四环路、五环路、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津城际铁路将亦庄新城与中心城和京津冀产业带联结在一起。
1991年以来,亦庄经历了开发区、卫星城、新城三个发展阶段。目前,亦庄的商业、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为落后 ,“有业无城”的现象依然比较明显。不仅不利于新城自身的发展,也严重影响其发挥承接中心城功能疏解和带动区域发展的节点功能。亦庄应加强产业与城市功能的融合,产业与新城互动,由产业园向产业新城演进,成为“城强业盛”的产业新城。
 
一、优化新城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水平,提升社会承载力
亦庄新城城市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基本健全,但水平不高,构成城市吸引力的重大障碍。亦庄新城应创造条件,积极引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建设高水准的区域公共设施,整体提升新城公共服务水平。
(1)引进优质资源,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教育方面。加大政府投入,继续引入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在亦庄开设重点中小学分校或整体搬迁,建立北京市级重点学校,打造知名的基础教育品牌;结合高端产业发展需求,规划建设大专院校、职业学院,同时吸引北京市高校在开发区设立分院,形成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布局。
医疗方面。建立以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的两级医疗服务体系,预计到2015年,新城人口将接近50万人,综合医院根据40床/万人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10床/万人标准,需在新城范围内新建1所综合医院(1200床位数)和10个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医院应引入中心城区三级甲等医院医疗资源,高标准规划建设。理想中的医疗设施应该能够做到服务水平高态度好,科室全,候诊效率高,不需要排长队挂号,多些有经验的大夫,技术水平高,设备齐全,平价收费,统一医保,加强儿科、老年病科、中医的就诊、最好能预约挂号。在开发区工作的员工同时希望能增设职业体检医院,当前职业体检需要去市区专门医院排队甚至到天津体检,为日常生活生产造成不便。
文化体育服务方面。在新城核心区设置区级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包括图书馆、体育馆、文化中心等。居住区中心区设置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影视中心、体育场等标志性的休闲娱乐设施,改变当前居民文化素质高,文化娱乐需求量大、标准高,与区内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并且在规划布局上应当与小区级的休闲空间做好衔接,同类休闲设施在小区基础上应当提高档次、加大规模,不同类的休闲设施在空间商布局合理,满足不同小区居民的共用要求。社区内建设小型文化活动中心和康乐设施。新城还应组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承接市区举办的研究会、文化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如亦庄冬季长跑节、亦庄职工自行车运动等等。
(2)建设高水平有文化内涵的城市配套设施,营造健康宜居环境
打造精品商业项目,建设高档次休闲娱乐场所,为园区居民营造健康、宜居的高品质生活环境。另外,应注重娱乐健身场所档次的多层次性,满足不同人群需要,注重性价比,强调较高质量的大众性娱乐健身场所的建设。
开发凉水河景观带,建成集商务、商业、休闲、居住等多种功能的亲水现代高档生活休憩区,可沿凉水河建设开放型带状公园绿地,体现生态景观、休闲旅游、商务旅游、生态涵养等功能,沿河规划一到两家高层次商务会所,包括特色餐饮、会议中心、健身中心等设施;开发异域风情的娱乐项目,如人工娱乐岛、人工沙滩等。
打造一批精品商业项目。在居民住宅集中区域附近,规划建设商业街、商业广场或者商业中心依托轻轨站台建设商业配套服务区,规划布点大型超市、1-2家商贸市场、电影院等商业设施。
(3)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活社区,完善社区配套服务与管理
亦庄新城应以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人文宜居新城为目标,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活社区,提升新城吸引力。
现代化、国际化的生活社区需要高标准规划设计、高标准建筑设计,高水平街道景观设计、国际化高标准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符合5A标准的设备和设施以及高质量社区服务作为保障。
人性化设计,打造中西融合的社区人文环境。亦庄新城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兴起,人口构成具有多元化、国际化和高素质的特点,在社区规划建设和服务方面,需要注意多文化的融合需求。
完善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在新城范围内建设若干“邻里中心”,发展零售商业、社区服务、医疗配套等;合理布局小型商业、餐饮、公寓配套设施;推广社区数字化。
创新社区管理手段,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加强社区管理与服务。
(4)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给体系
亦庄宜利用行政资源整合的机遇,突破原有新城边界的束缚,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整合资源,大胆探索制度创新的可行方案,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解决企业员工的住房问题,从而保障本地专业化技能劳动力的积累和发展。
在沿良水河、沿中心公园等风景秀美的地方建设若干高档别墅,主要面向区内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建设一批人才公寓、青年公寓,主要面向在区内工作的年轻人;
规划建设一批“三限房”,以在区内工作的普通员工为销售对象,并以配额方式分配给区内企业。
 
二、发展研发与服务业,提升经济承载力
亦庄新城产业加工经济、分厂经济的特征明显,缺乏同产业相配套的研发、商务、行销等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外向型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未来制造业转移机会将大大减少,另一方面,亦庄地区的一些二产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生命周期,已有衰退的现象,急需产业升级换代。因此亦庄要加快实现发展模式转变。
“施振荣微笑曲线”表明,一个产品完整的起讫链包括研发、制造、行销三个环节,其利润主要集中在研发和行销两部分。因此为了保证产业升级和高利润值,亦庄新城应该立足于制造业较为发达的基础,不断拓展产业链,建立丰富的产业层次,在发展制造业的同时,强化两端的研发和工商服务业,使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
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商务会展、现代物流等支撑主导产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为生活配套的商业居住服务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集群效应和生产服务能力。
产业升级的基本路径是现有产业做精做强和发展培养新兴产业。现有产业做精做强的途径包括:龙头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投资新产品,即同一系列的高级产品;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条,发展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价值链升级,重点发展应用研发、总部经济等。发现与培育新兴产业方面,在目前的科技与经济发展阶段,亦庄可以选择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①新技术突破催生的新兴产业,如物联网与下一代互联网(IPV6)、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生物芯片、高通量药物筛选、新材料与纳米技术、航空航天等产业;②消费升级相关的高增长行业,如健康管理、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以及汽车、消费电子、家用电器等;③价值链分解与融合产生的新业态,如电子交易、商旅管理、在线教育、第三方支付,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第三方汽车设计公司、专业生物医药CRO软件研发外包的零包平台等;④支撑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替代性技术和新兴产业。比如低碳能源、高效节能、碳排放权交易商业模式以及包括水处理与资源化、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在内环保技术产业。
发挥新城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向价值链两端拓展,在周边镇村培育和吸引上下游的配套企业,提高本地配套率,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同时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力争将新城与周边地区通过汽车产业链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区域产业集群。
 
三、促进要素有序流动,与周边小城镇和农村统筹发展
亦庄新城周边的小城镇人口规模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与新城的交通联系不畅。
在新城的规划和发展中,应打破城乡二元分割格局,通过制度创新将周边小城镇和农村的发展一并考虑。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用地指标、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支持,使之依托新城发展,提升镇区发展水平,成为引导本镇城乡统筹的动力和龙头。
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由新城向周边小城镇延伸,使城乡居民共享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以资金和政策支持村庄迁并与整合,增加镇区人口规模,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第三产业档次,积极发展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形成产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镇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的发展格局。工业区和镇区的规划建设,要按亦庄新城和开发区的标准考虑,尤其是新的社区应完全依照城市标准进行各项设施的配置,使镇区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提升,将来一旦纳入大亦庄,就可成为其组成部分而不需要另行改造。
新城周边镇均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应把握此次新城开发建设的契机,将镇区建设成为城业结合、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教卫生和文化娱乐业较为发达的新型小城镇。
 
参考文献:
[1]邢海峰.新城有机生长规划论.新华出版社,2004年,70-77 页
[2]张静.大城市理性扩张中的新城成长模式研究——以杭州为例.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3]吴志勇,吕萌丽.新城建设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广州为例.城市,2009年第4期,43-45页
 
QQ在线咨询
投稿电话
010-67605557
投稿邮箱
xfdk@188.com